时间: 2025-06-25 13:1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13:19:52
析毫剖厘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分析毫毛,剖开细小的东西”,比喻对事物进行极其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精细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分析能力非常强,能够洞察事物的细微之处。
在文学作品中,析毫剖厘 常用来形容作者或人物对细节的深刻洞察,如在描述侦探小说中的侦探角色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细致观察和推理能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科学研究、法律分析等,它可以用来形容专家对问题的深入剖析。
同义词:细致入微、洞察秋毫、明察秋毫 反义词:粗枝大叶、马虎大意、敷衍了事
析毫剖厘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它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较为文雅和专业,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在文化中,精细和细致被视为一种美德,析毫剖厘**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专业领域有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力的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赞叹,因为它代表了人类对知识追求的极致。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科学、法律等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的人们。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析毫剖厘 的重要性。通过细致的分析,我能够发现数据中的细微变化,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析毫剖厘,洞察秋毫,
在数据的海洋中,寻找真理的珍珠。
每一行代码,每一组数据,
都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
视觉上,析毫剖厘 让我联想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那些平时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听觉上,它让我想到实验室中仪器运转的细微声音,或是法庭上律师沉稳而细致的陈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analyze something down to the last detail" 或 "to dissect something meticulously",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对事物进行细致分析的概念。
析毫剖厘 这个成语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形容细致分析的词汇,更是一种对知识和真理追求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注重细节,培养深入分析的能力。
1.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2.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3.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4.
【厘】
(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幸福)。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如淳注:“福也。”-祠官祝釐。 、 《汉书·贾谊传》-上方受釐坐宣室。 、 扬雄《甘泉赋》。服虔注:“福也。”-逆釐三神者。
【组词】
恭祝新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