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48
“不失毫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测量或计算时非常精确,没有丝毫的误差。基本含义是指做事非常细致、精确,达到了极高的标准。
“不失毫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度量衡文化,强调在测量时的精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强调做事的精细和准确。
在**传统文化中,精确和细致被视为重要的品质。这个成语体现了对精确度的追求,反映了社会对精益求精的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谨、精确的印象,让人联想到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高标准的要求。它激发人们对完美和精确的追求。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需要对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当时,团队成员都非常注重细节,确保每一个数据都不失毫厘,最终项目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失毫厘”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如“山川河流,绘制于心,每一笔都不失毫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精细的工笔画,每一笔都精确无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段节奏精准、旋律优美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he nth degree”或“with pinpoint accuracy”,强调精确度和细致程度。
“不失毫厘”这个成语强调了精确和细致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都是值得推崇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精确度和语言美感。
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3.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4.
【厘】
(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幸福)。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如淳注:“福也。”-祠官祝釐。 、 《汉书·贾谊传》-上方受釐坐宣室。 、 扬雄《甘泉赋》。服虔注:“福也。”-逆釐三神者。
【组词】
恭祝新厘
1. 【不失】 恭祝新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