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9:25
毫无疑意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观点非常明确,没有任何疑问或争议,完全被接受或认同。
毫无疑意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无疑”和“疑意”两个词组合而成,强调没有任何疑问的意味。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毫无疑意 常用于强调事实的确定性和不可辩驳性,反映了人重视事实和证据的文化传统。
毫无疑意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信任和确定感。它让人感到安心,因为知道某事是明确无疑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 毫无疑意 来表达对朋友决策的支持,表明我完全信任他们的判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的轨迹,毫无疑意, 指引着旅人,穿越夜的迷离。
毫无疑意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坚定的眼神或一个不容置疑的手势,视觉上可能是一个明确的路标或指示牌。听觉上,可能是法庭上法官的判决声。
在英语中,beyond any doubt 或 without a shadow of a doubt 可以对应 毫无疑意,都表达了完全确定和无可置疑的意味。
毫无疑意 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成语,用于强调事实的确定性和不可辩驳性。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观点和信任感。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她盗走了公司的资料,大家却对她~。
1.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
4.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