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24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说,如果不及时处理小问题(毫末),将来就需要用斧头(斧柯)来解决。这里的“毫末”指的是极小的错误或问题,“札”是纠正的意思,“斧柯”则是指斧头,比喻采取极端手段。
这句话通常用于警示人们要及时纠正小错误,以免问题积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强调预防和及时行动的重要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简化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来传达类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句话可以用来讨论问题解决的时机和方法。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及时处理问题或放任问题发展的态度有关,但“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更强调从小问题到大问题的演变过程。
这句话源自古代的文献《左传》,反映了古代人对于问题处理和预防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被广泛引用和传播,成为警示人们及时行动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及时处理问题被视为一种智慧和责任感。这句话体现了人对于预防和及时行动的重视,与儒家思想中的“治未病”理念相呼应。
这句话给人以警示和提醒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如果不及时处理小问题,将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它激发人们对于预防和及时行动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和朋友,无论是学*上的小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小矛盾,都需要及时解决,以免问题扩大。
在诗歌中,可以将这句话融入到对时间流逝和问题积累的描绘中:
岁月如梭,毫末不札,
时光荏苒,斧柯将寻。
小溪不堵,洪流难挡,
及时行动,智慧之光。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小洞逐渐扩大,最终需要用斧头来修补。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警示的钟声或提醒的铃声,象征着及时行动的重要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有“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意思是在问题小的时候及时处理可以避免将来更大的麻烦。这与**文化中的“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有相似的含义。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及时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注意细节,及时纠正错误,以免问题积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札,拔也;寻,用者也。
《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
1.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2.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
5.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7.
【斧】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斧,斫也。 、 《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丧其资斧。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 宋·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组词】
斧柯、 斧脑、 斧砧、 斧绣
8.
【柯】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柯,斧柄也。 、 《广雅》-柯,柄也。 、 《国语·晋语》-今若大其柯。 、 《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组词】
柯斧、 柯长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