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0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03:39
毫发无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连毫毛和头发都没有遗漏”,形容非常细致、全面,没有任何遗漏或疏忽。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极致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在文学作品中,毫发无遗 常用来形容描写或叙述的细致入微,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战争场面时,作者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明其描述的详尽和真实。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形容某人做事非常仔细,不放过任何细节。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医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对案件或病情的全面分析和处理。
同义词:细致入微、一丝不苟、面面俱到 反义词:粗枝大叶、马虎大意、敷衍了事
毫发无遗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毫发无遗,天下莫不闻。”原意是指连最细微的东西都没有遗漏,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做事或描述事物的全面和细致。
在传统文化中,注重细节和完整性是一种美德。毫发无遗**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追求完美和全面。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认真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人或行为。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精确性和完整性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非常细心、不放过任何细节的同事或朋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笔下毫发无遗,绘出人间万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细致入微的画作,每一笔都精确无误。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那些细致编排的交响乐,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meticulous to a fault" 或 "leaving no stone unturn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全面和细致的意思。
毫发无遗 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任何领域追求全面和细致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处理信息和任务时要尽可能全面和精确,这对于提高我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效果都是非常有益的。
臣当修撰之时,史官沈传师等采事得于传闻,诠次不精,致有差误,圣明所鉴,毫发无遗。
1.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