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0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06:22
“毫无疑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任何疑问,表示事情非常确定,没有任何可疑之处。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强调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或确定性,表达一种强烈的肯定态度。
“毫无疑问”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形成,并沿用至今。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语境也逐渐扩大。
在**文化中,强调确定性和信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毫无疑问”这个词汇在表达这种价值观时非常有力,常用于强调权威或专家意见的正确性。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坚定和自信的感觉,使用时往往伴随着一种积极和肯定的情绪。它可以帮助听众或读者建立起对说话者或作者的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毫无疑问”来强调我对某件事情的确定性,尤其是在需要说服他人或表达自己观点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毫无疑问”来增强诗句的力度和深度,例如:
毫无疑问,爱是时间的见证, 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褪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坚定的人物形象,或者一个明确的指示标志,来体现“毫无疑问”的确定性。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与坚定有力的声音或音乐节奏相联系。
在英语中,“毫无疑问”可以对应为“without a doubt”或“undoubtedly”,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同样用于强调确定性和信任。
“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提供了确定性和信任感,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更有效地传达我的观点和情感。
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这事跟她有直接关系。
1.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
4.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