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9:06
悬榻: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床悬挂起来,但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于比喻意义,指的是将某物(通常是抽象的,如问题、任务等)搁置不处理,或者将某人(如客人)暂时安置,等待进一步的安排。
在文学作品中,“悬榻”可能用来形容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或者是一种待客之道。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暂时不采取行动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项目管理中,它可能指代任务的延迟处理。
同义词:搁置、暂缓、悬而未决 反义词:解决、落实、推进
“悬榻”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字面意义(悬挂的床)演变为比喻意义的。在古代,可能确实有将床悬挂起来的情况,但现代汉语中更多地使用其比喻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待客之道非常重要,“悬榻”可能源自于古代对待贵宾的一种礼遇,即将贵宾的住宿安排得特别周到。
“悬榻”给人一种等待和不确定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个项目或决定被“悬榻”,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的不安和焦虑。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悬榻”来描绘一种悬而未决的情感状态,如“心中的疑问如悬榻,等待着黎明的解答。”
视觉上,“悬榻”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空荡荡的房间,中央悬挂着一张床。听觉上,可能是寂静无声,只有偶尔的风声。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pending”或“on hold”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悬榻”是一个富有比喻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状态,更反映了人们心理上的等待和不确定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榻】
(形声。从木,(tà)声。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 、 《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一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对坐榻上。 、 《聊斋志异·促织》-喜置围榻上。
【组词】
榻登、 榻布、 竹榻;藤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