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3:20
“下榻”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住宿”或“安顿”。它通常用于正式或文雅的语境中,指代某人在旅途中或外出时在某处住宿。
“下榻”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下”表示“进入”或“安置”,“榻”指的是床或卧具。在古代,这个词汇常用于描述官员或贵宾的住宿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保持其正式和文雅的语感。
在中国文化中,“下榻”带有一定的礼仪和尊重的意味,常用于描述对贵宾的接待和安排。它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待客之道的重视和传统礼仪的影响。
“下榻”一词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豪华的酒店、尊贵的客人或重要的活动。它传达了一种对住宿环境的重视和对客人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听到主办方用“下榻”来描述与会者的住宿安排,这让我感受到了会议的正式性和对参与者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光下榻,旅人寻觅,一宿安宁。”
想象一下,一位贵宾步入一家古典风格的酒店,门童恭敬地迎接,背景音乐是轻柔的古典乐,这种场景与“下榻”一词的正式和优雅氛围相得益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eck into”或“stay at”,但这些表达没有“下榻”所带有的正式和文雅的意味。
“下榻”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词汇,它在正式和文雅的语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和尊重。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榻】
(形声。从木,(tà)声。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 、 《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一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对坐榻上。 、 《聊斋志异·促织》-喜置围榻上。
【组词】
榻登、 榻布、 竹榻;藤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