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7:13
词汇“牛折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牛折齿”字面意思是指牛的牙齿折断。在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牛因为某种原因(如年老、疾病或外伤)导致牙齿折断的情况。
由于“牛折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并不常见。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牛的悲惨境遇或老年的无奈。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被兽医或养殖业者使用,用来描述牛的健康状况。
由于“牛折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牛”和“折齿”两个词组合而成的,用来描述牛的特定状况。
在**传统文化中,牛是勤劳和耐劳的象征,因此“牛折齿”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牛的同情和关怀。
提到“牛折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牛的衰老和无力,引发人们对生命周期和自然规律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关注动物福利或农业养殖的社群中,可能会有人提及。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牛折齿”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脆弱。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头牛折断牙齿的情景,引发观众的同情和思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牛折齿”的词汇,但会有描述类似情况的表达。
“牛折齿”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语言对特定现象的描述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1.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3.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