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8:09
悍妇: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女性性格强硬、行为粗鲁、不易相处,有时带有暴力倾向。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凶悍的妇女,强调其性格中的刚烈和难以驾驭的特质。
在文学作品中,“悍妇”可能被用来塑造一个复杂的角色,展示其内心的矛盾和外在的冲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贬义,用来描述一个难以相处或行为不端的女性。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更中性的术语来描述这类性格特征。
同义词:泼妇、恶妇、母 反义词**:贤妻、淑女、温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使用,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性格温和、行为得体的女性。
“悍妇”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悍”和“妇”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悍”指的是勇猛、凶狠,而“妇”则是指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负面含义逐渐加强。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通常被期望温柔、顺从。因此,“悍妇”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贬义,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规范。
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反应,如恐惧、厌恶或不悦。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难以相处、甚至有暴力倾向的女性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词汇,以免造成误解或冲突。在描述他人时,更倾向于使用中性或积极的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悍妇”作为一个角色的特点,通过她的行为和内心变化来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例如,一个看似悍妇的角色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温柔和善良的一面。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表情严肃、眼神锐利的女性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严厉的语气或尖锐的争吵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she-devil”或“termagant”来形容类似的形象。
“悍妇”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色彩,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和理解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们应该注意词汇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1.
【悍】
(形声。从手,旱声。本义:勇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悍,勇也。 、 《荀子·大略》-悍戇好斗。 、 《汉书·贾谊传》-虽有悍如冯敬者。 、 《汉书·陈汤传》-且其人剽悍。 、 《汉书·吴王濞传》-上患吴会稽轻悍。
【组词】
悍酋、 悍夫、 悍志、 悍壮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