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6:04
词汇“悉索赋”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悉”、“索”、“”、“赋”。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悉索*赋”字面意思是指搜刮得很细,赋税很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统治者或管理者在征收赋税时非常细致,但赋税本身并不重。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贤明的君主或官员的治理方式,强调其对民生的关怀和轻徭*赋的政策。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政府的财政政策。
“悉索*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独立的含义,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描述特定政治行为的成语。在历史上,这个成语可能随着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在*传统文化中,轻徭赋被视为一种理想的治理方式,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古代政治理念的传承和评价上。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代表了仁政和民本思想。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古代那些被赞颂的贤明君主和他们的治国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政治或社会话题时,了解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的讨论点。
在诗歌中,可以将“悉索赋”融入描述理想社会的诗句中,如:“愿天下皆悉索赋,民安国泰乐无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田园风光的画面,其中农民在轻徭*赋的政策下安居乐业。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乐曲中平和悠扬的旋律,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治理理念也有所体现,如古罗马的“面包与马戏”政策,虽然目的不同,但都是为了安抚民众。
“悉索赋”这个成语在理解和评价古代政治和社会政策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学的工具,也是理解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轻徭赋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1.
【悉】
(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悉,详尽也。 、 《尔雅》-悉,尽也。 、 《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占不悉。 、 《汉书·张释之传》-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 汉·贾谊《论积贮疏》-至孅至悉。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词不悉心。
【组词】
纤悉、 详悉、 悉数
详尽地叙述。
【引证】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不能悉意。
2.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
3. 【薄】
4.
【赋】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赋,敛也。 、 《广雅》-赋,税也。 、 《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厥赋惟上上错。 、 《法言·问道》-七赋之所养。 、 《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而令贡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组词】
赋银、 赋粟、 赋里、 赋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