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3:47
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千人口中活产婴儿的数量。它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长趋势。
“出生率”一词源于拉丁语“nascor”(出生)和“ratio”(比率)。在19世纪,随着人口统计学的发展,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来描述人口的生育情况。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出生率的意义和影响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些发展**家,高出生率可能与传统观念、缺乏避孕措施和教育资源有关;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低出生率可能与女性教育水平提高、职业发展机会增加和生活成本上升有关。
出生率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人口增长、家庭规划、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等话题。它可能引起对未来人口结构的担忧或对社会政策有效性的讨论。
在个人生活中,出生率可能与家庭规划、生育决策和对社会趋势的观察有关。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根据国家的出生率趋势来决定何时生育或是否生育更多孩子。
在诗歌中,出生率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节奏:
春风拂过大地, 万物复苏,生命之歌响起。 出生率如潮水, 涌动着希望与未来。
出生率可能让人联想到婴儿的哭声、家庭的欢笑和医院的繁忙景象。视觉上,它可能与婴儿的照片、家庭聚会的场景或医院的产房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出生率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亚洲文化中,家庭观念和多代同堂的传统可能导致较高的出生率;而在一些欧洲国家,个人主义和晚婚晚育的趋势可能导致较低的出生率。
出生率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它不仅是一个统计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了解和分析出生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口动态、社会结构和未来趋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能够丰富我们的讨论和分析能力。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率】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捕鸟的丝网。本义:捕鸟的丝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象丝网上下其竿柄也。-率,捕鸟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