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0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08:14
“独逝”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独自离开或消失,尤其是在没有他人陪伴的情况下。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独自离去”或“独自消逝”。
在文学作品中,“独逝”常常用来描绘一种孤独、凄凉或悲剧的氛围,如描述一个人在夜晚独自离开家园,或者一个英雄在战斗后独自走向死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讨论历史人物或文学角色的命运时,可能会被使用。
“独逝”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独”和“逝”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逝”有离开、消逝的意思,而“独”则表示单独、独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独逝”常常与孤独、离别和无常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对生命短暂和人际关系脆弱的感慨。在某些社会背景下,这个词汇也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选择隐居或远离尘嚣的人。
“独逝”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哀伤。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地离去的人物,以及他们在孤独中寻找安宁的情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体验到“独逝”的感觉。当我独自一人离开熟悉的城市,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既兴奋又孤独的复杂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独逝”: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他独逝于无边的黑暗。
风声呼啸,落叶飘零,
他的足迹,无人能寻。
“独逝”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独自走在一条荒凉的小路上,背景是渐渐暗淡的天空和远处的山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和远处传来的孤独的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fade away alone”或“to depart alone”,但这些表达没有“独逝”那种深沉和诗意的感觉。
通过对“独逝”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传达了一种深层的情感和哲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个词汇,以增强我的语言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2.
【逝】
(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逝,往也。 、 《广雅》-逝,行也。 、 《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逝。 、 《论语·子罕》-君子可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