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0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07:10
“丧逝”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人的死亡或去世。它通常用来描述生命的终结,带有一定的哀伤和庄重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丧逝”常用于描述悲剧性或感伤的情节,如某位重要人物的去世,用以营造悲伤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显得较为正式和沉重,不如“去世”或“过世”常用。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法律文件中,可能会使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死亡,而“丧逝”则较少出现。
“丧逝”由“丧”和“逝”两个字组成。“丧”字古义为丧失、失去,“逝”字意为离去、消失。两者结合,强调了生命的终结和失去的意味。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敏感且庄重的话题。“丧逝”一词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反思。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丧葬仪式、家族关系和传统俗紧密相关。
“丧逝”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逆转,以及亲人离世带来的深刻痛苦。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亲人丧逝的经历,那段时间里,“丧逝”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我的思考和对话中,它帮助我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丧逝”:
在那寂静的夜晚,星辰见证了你的丧逝,
风,轻抚着哀伤的树叶,低语着你的名字。
视觉上,“丧逝”可能让我联想到黑白照片、哀悼的花圈和寂静的墓地。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哀乐或亲人的哭泣声。
在英语中,与“丧逝”对应的词汇可能是“death”或“passing”。不同文化中对死亡的表达和态度各异,但普遍都带有对生命终结的哀悼和尊重。
“丧逝”这个词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死亡的词汇,更是一个引发对生命、死亡和存在意义深刻思考的触发器。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深度。
1.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2.
【逝】
(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逝,往也。 、 《广雅》-逝,行也。 、 《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逝。 、 《论语·子罕》-君子可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