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9:22
廓达大度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能够包容和接纳不同的事物和人。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的宽容和豁达,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廓达大度 常用来形容主角或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历史小说中的君王或领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正式场合或描述某人的高尚品质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领导力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理想的领导特质。
廓达大度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宽容和包容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在强调人的高尚品质时,仍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廓达大度** 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恕”相契合。在社会交往中,这种品质被认为能够促进和谐与稳定。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宽广的海洋或无垠的天空,象征着无限的包容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待学生总是廓达大度,即使学生犯错,他也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引导和教育,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心如海洋廓达大度, 波澜不惊纳百川。 世间纷扰皆过眼, 唯留宽广在心间。”
视觉上,廓达大度 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原或宁静的湖泊;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草原的沙沙声,或是湖面平静的波纹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magnanimous" 或 "generous of spiri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一种宽宏大量的意味。
廓达大度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思考人际关系和处理问题时,更加注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和谐与美德的追求。
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胞与为怀,不问新旧兄弟,皆视同一体。
1.
【廓】
(形声。从广(yǎn),郭声。“广”甲骨文、金文象屋墙屋顶形,这里表示与建筑物有关。本义:通“郭”。外城)。
同本义。
【引证】
《盐铁论·论功》-匈奴无城廓之守。
【组词】
城廓
2.
【达】
(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同本义。泛指畅通。
【引证】
《说文》-达,行不相遇也。 、 《广雅》-达,通也。 、 《礼记·内则》-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 、 《国语·吴语》-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 、 《虞书》-达四聪。 、 《书·禹贡》-达于河。 、 《周礼·大宰》-七曰达吏。 、 《仪礼·士昏礼》-下达。 、 《礼记·中庸》-天下达道。 、 唐·李朝威《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
【组词】
四通八达;达越、 达乡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