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0:09
词汇“廛宅”是一个较为古雅且不常见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廛宅”进行深入分析:
“廛宅”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城市中的住宅区,特别是指商贾居住和经营的地方。在古代,“廛”通常指市场或商业区,而“宅”则指住宅。因此,“廛宅”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商业和居住混合的区域。
“廛”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市场的一角,后来泛指市场。“宅”字则自古以来就指住宅。随着城市的发展,“廛宅”逐渐成为一个描述城市特定区域的词汇。
在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划分非常明确,“廛宅”反映了古代城市生活的特点,即商业与居住的紧密结合。
“廛宅”一词给人以古朴、繁华的联想,让人想到古代城市的喧嚣和热闹,以及商贾的忙碌生活。
由于“廛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时,这个词会经常出现。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城市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廛宅”来描绘城市的繁华景象:
长安廛宅夜未央,
灯火辉煌映天光。
商贾云集繁华地,
千年古都梦一场。
想象一幅古代城市的画卷,廛宅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指城市中的商业和居住混合区,但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汇。
“廛宅”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城市和历史文化时,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
1.
【廛】
(会意。从广里八土。本义: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八者,别也。在里曰廛,在野曰庐。-廛,二亩半一家之居也。 、 《周礼·廛人》注》-廛,民居区域之称。 、 《孟子·滕文公上》-愿受一廛而为氓。 、 清·洪亮吉《治平篇》-闲廛未尽居也。
2.
【宅】
(形声。从宀(mián),乇(zhé)声。本义:住所;住处)。
同本义。
【引证】
小徐本《说文》-宅,所托居也。 、 《易·象传》-上以厚,下安宅。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 、 汉·刘向《列女传》-便利田宅。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组词】
卜宅、 宅司、 宅券、 宅相、 宅神、 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