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7:25
左传:《左传》是**古代的一部史书,全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是《春秋》的三传之一,另外两传是《公羊传》和《谷梁传》。《左传》主要解释和补充《春秋》的内容,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左传》以叙事为主,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左传》常被引用作为历史典故,用以说明某种政治观点或道德观念。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左传”一词较少直接使用,更多是在讨论历史或学术话题时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左传》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学者们会深入分析其内容和价值。
同义词:《春秋左氏传》、《春秋传》 反义词:《公羊传》、《谷梁传》(这两者也是《春秋》的传,但解释角度和内容有所不同)
《左传》的名称来源于其作者左丘明,他是春秋时期的史官,据传是《左传》的编纂者。《左传》在汉代被正式列为经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其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左传》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历史文献,也是儒家经典,对后世的政治、伦理、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左传》中的许多故事和典故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传》作为一部历史文献,给人以庄重、严肃的印象。阅读《左传》可以感受到古代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古人对道德和礼制的重视。
在学术研究中,我曾引用《左传》中的案例来分析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外交策略,这让我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我借鉴了《左传》中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使得作品更加贴近历史真实,同时也增添了文学魅力。
想象一幅古代史官在竹简上记录历史的画面,或是听到古琴演奏的悠扬旋律,这些都能唤起对《左传》的联想。
《左传》作为**的历史文献,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文献,但其作为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任何文化中都是被重视的。
《左传》不仅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理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左传》的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文献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1.
【左】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 同: 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佐”。-左,手相左助也。 、 《易·象上传》-以左右民。 、 《虞书》-予欲左右有民。 、 《诗·商颂·长发》-实左右商王。 、 《周礼·士师》-以左右刑罚。 、 《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左右就养无方。 、 《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后汉书·殇帝纪》-朕且继礼左助听政。
2.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