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9:56
左使:在古代汉语中,“左使”通常指的是担任左丞相或左辅政的官员,是朝廷中的高级官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左使的具体职责和地位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与辅佐君主、处理政务有关。
在文学作品中,“左使”可能被用来指代某个具体的古代官员,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权力和责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古代政治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左丞相、左辅政、左相 反义词:右使、右丞相、右辅政、右相
“左使”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具体含义和职责有所变化。在不同的朝代,左使的地位和权力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在**古代社会,左使作为朝廷中的高级官员,其地位和影响力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左使的形象和故事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念。
提到“左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朝廷的庄严和权力斗争,以及那些历史上的著名官员。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对古代历史的好奇和对那些历史人物的敬仰。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左使”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制和政治结构。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朝廷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左使”:
金殿之上,左使端坐,
眉宇间,智慧如星河。
一纸奏章,定江山,
千古风流,尽在笔下。
想象一幅古代朝廷的画卷,左使身着官服,端坐在金殿之上,周围是文武百官。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乐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左使”的词汇,但类似的官职和概念在不同的文明中都有所体现,如古罗马的执政官或英国的国务大臣。
通过对“左使”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的官制和政治文化。这个词汇不仅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术语,也是连接现代人与古代历史的一座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左】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 同: 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佐”。-左,手相左助也。 、 《易·象上传》-以左右民。 、 《虞书》-予欲左右有民。 、 《诗·商颂·长发》-实左右商王。 、 《周礼·士师》-以左右刑罚。 、 《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左右就养无方。 、 《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后汉书·殇帝纪》-朕且继礼左助听政。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