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0:4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0:43:16
“掎摭利病”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掎(jǐ)、摭(zhí)、利、病。字面意思是通过抓住(掎)和拾取(摭)来分析(利)和诊断(病)。基本含义是指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评价事物的优缺点。
在文学作品中,“掎摭利病”常用于描述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或政策等的深入分析和批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政策分析等,它是一个精确表达深入分析的术语。
“掎摭利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对事物的深入分析和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深入分析和评价事物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个成语体现了人重视细致分析和全面考虑问题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感觉,联想到的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对文献进行掎摭利病,以确保我的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在诗歌中,可以将“掎摭利病”用于描述对自然景观的深入观察和感受:
山川之美,掎摭利病,
每一细节,皆显神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书桌前认真分析文献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古典音乐中的细致和深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ticulous analysis”或“critical evalua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掎摭利病”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掎摭利病”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用于表达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精确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细致和全面思考的特点。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1.
【掎】
发射。
【引证】
班固《西都赋》-机不虚掎。
指摘。
【引证】
韩愈《古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组词】
掎挈、 掎夺
2.
【摭】
(形声。从手,庶声。字又作“拓”,从手,石声。本义:有选择的拾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拓,拾也。陈、宋语。 、 《方言一》-摭,取也。 、 《礼记·礼器》-有顺而摭也。 、 《仪礼·有司彻》-乃摭于鱼腊俎。 、 《论衡·逢遇》-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 、 张衡《西京赋》-摭紫贝,搏耆龟。
3.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4.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