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1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16:53
词汇“枉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言或古雅的词汇,因此在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古汉语的角度来理解。
“枉遏”由两个字组成:“枉”和“遏”。
结合起来,“枉遏”的意思是指不公正地阻止或抑制某人或某事。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枉遏”可能用来描述对正义或真理的不公正阻碍。在口语或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可能因为其文言色彩较重,不易被现代读者理解。
“枉遏”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其中“枉”和“遏”都是古代常用的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的使用逐渐减少,导致“枉遏”这个组合在现代汉语中变得较为生僻。
在古代中国,正义和忠诚是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枉遏”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公正行为的批判。
使用“枉遏”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由于“枉遏”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需要使用它的场合。
在创作一首关于社会不公的诗歌时,我可能会使用“枉遏”来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强烈谴责。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正义的人被不公正的力量所阻止,这可能与“枉遏”的含义相呼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枉遏”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
“枉遏”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正行为的批判。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遏】
(形声。从辵(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阻止。
【引证】
《尔雅·释诂》-遏,止也。 、 《易·大有卦》-君子以遏恶扬善。 、 《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 、 《诗·周颂·武》-胜殷遏刘。 、 《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 、 《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锄其直,遏其生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组词】
遏捺、 遏密、 遏讼、 遏塞、 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