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7:17
役畜 的字面意思是指用于农耕、运输或其他劳动工作的家畜,如牛、马、驴等。这些动物被人类驯化并用于承担重体力劳动,是农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在文学作品中,役畜常常象征着勤劳和牺牲,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类的劳动生活。在口语中,役畜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承担繁重的工作或责任。在专业领域,如农业和畜牧业,役畜是一个具体的术语,用于描述那些被训练来工作的动物。
同义词“劳畜”和“耕畜”都强调了动物的劳动性质,而反义词“宠物”和“观赏动物”则强调了动物的非劳动性质和陪伴功能。
“役畜”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役”指劳役、工作,“畜”指家畜。随着社会的发展,役畜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定行业中,役畜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农业社会中,役畜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劳动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在一些文化中,役畜也象征着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役畜常常让人联想到辛勤劳动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它们的存在提醒人们尊重劳动和自然,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紧密关系。
在现代社会,役畜的使用虽然减少,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役畜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例如,在一些偏远山区,马和驴仍然是主要的运输工具。
在诗歌中,役畜可以被用来象征勤劳和坚韧:
役畜啊,你是大地的儿子, 默默耕耘,不求回报。 你的汗水,滋润了田野, 你的脚步,踏出了希望。
役畜的形象常常与农田、农具和农民的劳作场景联系在一起。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牛在田间耕作的画面;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马蹄声和农具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役畜的角色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马常常象征着自由和力量,而在东方文化中,牛则更多地象征着勤劳和稳重。
役畜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劳动关系,也体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役畜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1.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
2.
【畜】
饲养。
【引证】
《礼记·曲礼》-畜鸟者则勿佛也。 、 《楚辞·大招》-畜鸾皇只。 、 《徐霞客游记》-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
【组词】
畜置
养育。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 、 《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 、 《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畜我,复我邦家。
【组词】
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