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3:49
“正鹄”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正”和“鹄”。其中,“正”通常指正确、端正,而“鹄”则指箭靶的中心,即靶心。因此,“正鹄”字面意思是指箭射中靶心,比喻做事准确无误,达到目标。
在文学作品中,“正鹄”常用来形容技艺高超或目标明确、执行精准。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射箭、射击等,可能会用来描述高水平的技艺。
“正鹄”一词源于古代射箭文化,鹄即箭靶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比喻各种形式的精准和准确。
在**传统文化中,射箭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技艺,与礼仪、道德修养有关。因此,“正鹄”不仅代表技艺的精准,也象征着道德和行为的端正。
“正鹄”给人一种精准、高效、专业的感觉,联想到的是成功和成就。它激发人们对完美和卓越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担任关键角色,我们的目标明确,执行力强,最终项目成功,这种感觉就像是“正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箭如流星划夜空,正鹄无声显英雄。”
想象一支箭无声地射中靶心,画面简洁而有力,声音则是箭矢穿透空气的细微声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t the bullseye”,意为射中靶心,比喻做事准确无误。
“正鹄”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精准,也象征着道德和行为的端正。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度。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鹄】
(形声。从鸟,告声。本义:鸟名。指鸿鹄,又名“黄鹄”,俗称天鹅)。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青雀白鹄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脱笼之鹄。
【组词】
鹄卵、 鹄韵鹄鹄、 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