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7:01
水垢:水垢是指在水蒸发或水分减少的过程中,水中溶解的矿物质(如钙、镁盐类)在容器表面或管道内壁上沉积形成的硬质物质。它通常呈白色或灰色,质地坚硬,不易溶解于水。
水垢一词源于汉语,由“水”和“垢”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垢”指的是污秽或沉积物,而“水垢”则是指水中沉积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于描述水中的矿物质沉积。
在某些文化中,水垢可能被视为不洁或需要清除的对象,反映了人们对清洁和卫生的重视。在一些地区,由于水质硬度高,水垢问题更为普遍,这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清洁方式。
水垢通常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与脏污、陈旧和不卫生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某些艺术作品中,水垢的斑驳痕迹也可能被赋予一种独特的美感,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痕迹。
在日常生活中,水垢的清除是一个常见的家务活动。例如,定期使用醋或专用清洁剂来去除水壶和热水器中的水垢,以保持设备的效率和卫生。
在诗歌中,水垢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岁月如水,悄然流逝, 在水壶的壁上,留下斑驳的水垢, 每一层都是过往的记忆, 沉淀在时光的深处。
水垢的视觉联想通常是白色或灰色的硬质沉积物,给人一种粗糙和坚硬的感觉。在听觉上,清洗水垢时可能伴随着刷洗声和水流声,这些声音可以唤起清洁和整理的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水垢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scale”或“limescale”也指类似的水垢。
水垢作为一个描述水中矿物质沉积的词汇,在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都有其特定的应用。了解水垢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与水相关的清洁和维护问题,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差异的认识。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