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0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00:54
词汇“抑志”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抑”和“志”。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抑志”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抑志”字面意思是指抑制或压抑自己的志向、愿望或情感。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抱负或情感,不表现出来。
“抑志”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抑志”有时与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相联系,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自我约束和适应。
“抑志”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压抑、无奈和牺牲,给人以沉重和忧郁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因为环境或他人的期望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真实想法的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抑志”来表达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如:“星光不问抑志人,岁月无言自成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低头沉思的人,背景是压抑的灰色天空,以此来表达“抑志”的视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suppressing one's desires”或“hiding one's ambitions”,但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抑志”这个词汇在描述个人情感和志向的压抑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抑】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抑之欲其奥。
【组词】
抑按、 抑首、 抑搔、 抑扬
2.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