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1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18:51
词汇“履炭”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履”通常指行走或穿着,而“炭”则是指木炭。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在炭上行走”或“穿着炭”,这显然是一个比喻或象征性的表达。
“履炭”可能指的是在极其艰难或危险的环境中行走或工作,类似于成语“履险如夷”中的“履险”,意味着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依然能够坚定前行。
由于“履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如果出现,可能是在描述极端的工作环境或挑战,或者是在比喻性地描述某人的坚韧不拔。
由于“履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履”和“炭”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比喻表达。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履炭”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人,如矿工、消防员等,强调他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履炭”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艰难和危险,以及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那些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人的敬意。
由于“履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履炭”来描绘一个英雄在逆境中的形象:
在烈火与寒冰之间,
他履炭而行,不曾退缩。
每一脚步,都是对命运的挑战,
每一呼吸,都是对生命的赞歌。
“履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燃烧的炭火和炽热的温度,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坚定前行的形象。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火焰和烟雾;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炭火燃烧的噼啪声。
由于“履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履炭”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比喻,用来形容在极端困难或危险的环境中坚定前行的行为。它强调了勇气、决心和牺牲精神,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炭】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炭,烧木余也。 、 《释名》-火所烧余木曰炭。 、 《孟子》。注:“墨也。”-坐于涂炭。 、 唐·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 炭薪、 炭精纸、 炭笔、 炭冰、 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