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1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1:07
词汇“履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文化。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履璧”进行深入分析:
“履璧”字面意思是指穿着玉制的鞋子。在古代,璧是一种玉器,常用来象征贵族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履璧”可以理解为穿着象征高贵身份的玉鞋,比喻人的行为举止高贵、庄重。
在文学作品中,“履璧”可能用来形容人物的高贵气质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因为它过于古雅和生僻。在专业领域,如古代文化研究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这个词汇。
“履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璧在古代是一种玉器,常用来象征贵族的身份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玉器是高贵和纯洁的象征,因此“履璧”也带有这样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君子的行为举止,强调其高贵和庄重。
“履璧”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典、高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贵族的优雅举止和精致生活。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高贵气质的追求。
由于“履璧”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能是在讨论古代文化或文学作品时。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履璧”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描绘一个高贵、优雅的角色或场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贵族穿着玉鞋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古典美和高贵气质。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履璧”的词汇,但类似的象征性表达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体现,如西方文化中的“珍珠鞋”等。
“履璧”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