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5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52:08
巧辩:指用巧妙的言辞进行辩论或说服,通常含有机智、敏捷和策略性的意味。
巧辩一词源于汉语,由“巧”和“辩”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巧”指技艺高超,“辩”指辩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用巧妙言辞进行辩论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巧辩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在古代,辩论技巧在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巧辩也与智慧和学识联系在一起。
巧辩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赞赏和钦佩,因为它体现了人的智慧和应变能力。然而,有时巧辩也可能被视为狡猾或不诚实。
在日常生活中,巧辩可以帮助我们在争论中占据上风,或者在社交场合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诗歌中,巧辩可以用来形容诗人的语言技巧:
巧辩如泉涌,诗句似星辰。
巧辩可能让人联想到激烈的辩论场景,或者是某人用流畅的言辞说服他人的画面。
在英语中,与“巧辩”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eloquence”或“persuasive speech”,它们都强调了言辞的巧妙和说服力。
巧辩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它不仅体现了人的智慧,还能在各种场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巧辩的技巧对于提升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辩】
(形声。从言,辡(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辩,治也。 、 《周礼·乡士》-辩其狱讼。 、 《礼记·曲礼》-分争辩讼。 、 《韩非子·八经》-辩者言之信。 、 《书·酒诰》-勿辩乃司。 、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
【组词】
辩证;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