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5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52:07
巧遇:指在无意中或偶然的情况下遇到某人或某事。这个词汇强调了**的偶然性和意外性。
巧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巧”和“遇”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巧”常指技巧或巧妙,而“遇”指遇到。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表示偶然相遇的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巧遇被视为命运的安排或缘分的表现。例如,在**的传统文化中,巧遇常常被赋予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巧遇常常带有一种惊喜和愉悦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意外的美好时刻,如在陌生的城市中遇到熟悉的面孔,或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惊喜。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巧遇常常发生在旅行中。例如,有一次我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巧遇了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诗歌中,巧遇可以被用来表达命运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
在时光的转角,
我们巧遇,
如星辰的轨迹,
不期而遇。
巧遇可以让人联想到那些温馨的电影场景,如两个人在雨中相遇,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营造出一种浪漫和意外的氛围。
在英语中,“serendipity”一词与巧遇有相似的含义,强调了偶然发现美好事物的概念。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文化中的“縁”(えん),也表达了类似的概念。
巧遇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偶然的相遇,还蕴含了命运和缘分的深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巧遇提醒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和惊喜。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遇】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遇,逢也。 、 《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遇主于巷。 、 《书·序》-乃遇汝鸠汝方。 、 《礼记·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公羊传》-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
【组词】
遇庭、 遇人不淑、 遇缺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