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1:54
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猪。比喻少见多怪。
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考据之功,非书不可;子贫士也,势不能购尽天下之书,偶有所得,必为~。
1.
【辽】
(形声。从辵(chuò),尞(liáo)声。本义:遥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辽,远也。 、 《楚辞·九叹·忧苦》。注:“辽辽,远貌。”-山修远其辽辽兮。 、 《左传·襄公八年》-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 、 潘岳《登虎牢山赋》-眷故乡之辽隔。
【组词】
辽绝、 辽险、 辽天、 辽阻、 辽荒
2.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豕】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豕,彘也。 、 《急就篇》。颜注:“豕者,彘之总名也。”-六畜蕃息豚豕猪。 、 《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 、 《楚辞·大招》-豕首纵目。 、 《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组词】
豕心、 豕仙、 豕牢、 豕突、 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