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1:04
“日出而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太阳升起时开始工作或活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来安排日常活动,强调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生活的态度。
“日出而作”源自《周易》中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简化为“日出而作”,成为描述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模式,人们依赖自然环境生存,因此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这个成语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田园风光。它唤起人们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尝试过一段时间的日出而作的生活方式,每天早起,感受清晨的宁静和活力,这种规律的生活让我感到身心愉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日出而作,田间劳作,心随自然。”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田野上,农民开始一天的劳作,鸟鸣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se with the sun”,虽然意思相近,但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更多是描述性的表达。
“日出而作”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更蕴含了顺应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关注自然规律,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下之间,而心意自得。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