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2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29:44
函询:字面意思是通过书信或书面形式进行询问。基本含义是指以正式的书面方式向某人或某机构提出问题,请求答复或提供信息。
函询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函”指书信,“询”指询问。在古代,书信是主要的远程沟通方式,因此“函询”成为一种正式的询问方式。随着电子通信的发展,函询的形式也扩展到了电子邮件和在线表单。
在**传统文化中,书信被视为一种正式和尊重的沟通方式。因此,函询在正式场合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需要留下书面记录的情况下。
函询给人一种正式和严肃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务。它也可能引发对效率和准确性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函询的方式向学校行政部门询问关于课程安排的问题,这种方式确保了我的问题得到正式和详细的答复。
在诗歌中,可以将“函询”比喻为心灵的探索:
心灵的信使,携带着函询, 穿越时空的迷雾,寻求真理的回音。
函询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信件,墨迹未干,笔触沉稳,以及邮差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ten inquiry”或“formal request for information”,强调了书面形式的正式性和询问的意图。
函询作为一种正式的沟通方式,在需要记录和确保信息准确性的场合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体现了沟通的正式性,也反映了社会对书面记录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进行有效沟通时,理解和正确使用“函询”这样的词汇是必要的。
1.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2.
【询】
(形声。从言,旬声。本义:询问,请教)。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今因经无以询为问罪字,遂用讯不用询,其实讯询一字也。 、 《虞书》-询事考言。 、 《诗·小雅·皇皇者华》-周爰咨询。 、 《诗·大雅·皇矣》-询尔仇方。 、 《左传·襄公四年》-咨亲为询。 、 《国语·晋语》-询于八虞。 、 《左传·成公十三年》-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 、 《国语》-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 、 马中锡《中山狼传》-民俗,事疑必询三老。 、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
【组词】
询悉、 探询、 咨询、 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