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7:13
“偷合苟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偷偷地迎合别人的意愿,勉强自己接受或容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或避免冲突,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勉强自己接受不合理的条件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偷合苟容”常用来描绘那些为了保全自己或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原则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过于妥协、缺乏原则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不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偷合苟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道德和原则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忍让”,因此“偷合苟容”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生存策略。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的重视,这种行为往往被批评为缺乏原则和自我牺牲。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原则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和人际关系的紧张。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做出妥协的情况。虽然有时不得不“偷合苟容”,但我始终努力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世俗的洪流中,我偷合苟容,
心中的灯塔,却从未熄灭。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画面,象征着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音乐,表达一种压抑和无奈的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go along to get along”,意思是为了和谐相处而妥协自己的立场。这种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但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对此持更为批判的态度。
“偷合苟容”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妥协是必要的,但长期的无原则妥协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自尊和长远利益。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3.
【苟】
(形声。从艸,句(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苟,苟草也。 、 《急就篇》。注“苟,草名也。”-苟贞夫。
随便,轻率。
【引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组词】
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
4.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