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2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1:05
词汇“悬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悬”通常指悬挂、悬空或悬而未决的状态,而“涛”则指波涛、海浪。将两者结合,“悬涛”可以理解为悬挂的波涛,或者形容波涛汹涌、高耸如悬的状态。
由于“悬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悬”和“涛”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特定的海洋景象。
在海洋文化中,波涛汹涌的景象常常被用来象征力量和变化,因此“悬涛”可能在描述这种文化象征时有所应用。
由于“悬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相关的具体应用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悬涛”来形容海洋的壮阔:
海风呼啸,悬涛翻滚,
波澜壮阔,天地一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形容词和名词组合来描述相似的海洋景象。
“悬涛”作为一个形容海洋壮阔景象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特定专业领域中可能有所应用。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描述自然景象的多样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涛】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涛,大波也。 、 《后汉书·班彪传上》-扬波涛于碣石。 、 《汉书·扬雄传上》-何必湘渊与涛濑? 、 《文选·张衡·思玄赋》-水泫沄而涌涛。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怒涛排壑。
【组词】
涛水、 涛雪、 涛雷、 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