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8:26
“先君”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已故的父亲或先辈。在古代**,这个词汇常用于对已故君主或贵族的尊称,表达对其的敬意和怀念。
“先君”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的“先”表示时间上的在前,“君”指君主或尊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用于正式和庄重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对先辈的尊敬和怀念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因此,“先君”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已故长辈的敬意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提到“先君”,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这个词汇让我想到家族的历史和传统,以及对先辈的怀念和敬仰。
在我的家族中,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缅怀先君和其他已故的家族成员。这个传统让我深刻体会到家族的连续性和对先辈的尊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先君”:
春风拂过古墓旁,
先君遗志永不忘。
家族传承千百年,
缅怀先辈心自扬。
提到“先君”,我联想到的是一幅古朴的家族祭祀图,以及悠扬的古琴音乐,这些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庄重和敬仰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ceased father”或“forefather”,但这些词汇没有“先君”所蕴含的尊敬和庄重感。
“先君”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它不仅是对已故长辈的尊称,也是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敬意和庄重感非常重要。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