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6:55
原材料:指未经加工或仅经过初步加工的物质,用于制造产品或作为生产过程中的输入。这些物质通常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如矿石、木材、棉花等,或者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塑料、橡胶等。
“原材料”一词源自拉丁语“materia”(物质),在中世纪英语中演变为“materiall”,最终在现代英语中成为“material”。在中文中,“原材料”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义,即“原始的材料”。
在工业化社会中,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某些原材料的依赖程度不同,这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例如,石油作为一种关键原材料,其价格和供应稳定性对全球经济有深远影响。
原材料通常与自然、工业和生产过程相关联。它们可能唤起对环境的关注,对工业力量的敬畏,或是对资源有限性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接触到原材料,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们。例如,购买家具时,了解其使用的木材是否来自可持续森林,反映了我们对原材料来源的关注。
在诗歌中,原材料可以被用来比喻生命的起源或创作的灵感:
“如同泥土孕育花朵, 原材料编织梦想的衣裳。”
在不同语言中,“原材料”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普遍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materia prima”直接翻译为“原始物质”。
“原材料”是连接自然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键词汇。它不仅代表了物质的起点,也反映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原材料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以及我们在其中的角色。
1.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2.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
3.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