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5:23
“各从其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各自按照其类别”。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按照其本质属性或特征分类,各归其位,各司其职。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自然界或社会中事物的有序状态,强调秩序和规律。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事物分类的认可或对某种秩序的赞赏。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分类学等,这个成语强调了分类的重要性。
同义词“各得其所”强调事物得到合适的位置或状态,而“各司其职”强调各自承担自己的职责。反义词则表达了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各从其类”源自《易经·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里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即体现了“各从其类”的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各从其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秩序和和谐观念。它强调社会和自然界的秩序,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这个成语给人以秩序、和谐和稳定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有序的自然界和社会,以及人们在这种秩序中的和谐共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有序的工作环境或组织结构,强调每个成员都应各司其职,共同维护整体的秩序和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花秋月各从其类,四季轮回有序不紊。”
视觉上,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籍、有序的植物园或分类明确的博物馆。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和谐的音乐或有序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thing in its place”,强调事物应该在其合适的位置上。
“各从其类”这个成语强调了秩序和分类的重要性,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美感,也在文化和社会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有序和和谐,是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概念。
本乎天者亲上,本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1章:“人,昆虫,飞禽,走兽,~,相依为命,有生有灭。”
1.
【各】
每个,各自。
【引证】
《书·汤浩》-各守尔典。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
【组词】
各有所长;各个;各自;各众、 各行其志
皆。
【引证】
《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 《春秋繁露》-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各为其上阴。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类】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 、 《韩非子·五蠹》-皆守株之类。 、 《荀子·王制》-无法者以类举。 、 、 《列子·仲尼》-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