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20:43
“七言”是指古典诗歌中每句由七个字组成的诗句形式。这种形式常见于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中,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体裁。
在文学领域,“七言”通常指代特定的诗歌形式,如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典文学或诗歌创作时,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七言”一词源于**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渐固定并成为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反映了汉语诗歌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在文化中,“七言”诗歌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也是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七言”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古典文学的优雅和深邃,它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髓,给人以庄重和典雅的情感体验。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尝试创作过几首七言绝句,虽然技巧尚不成熟,但这种形式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古典诗歌的魅力。
在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时,我使用了“七言”形式:
秋风萧瑟叶飘零, 七言诗句寄深情。 古韵今声相辉映, 一纸墨香传古今。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文人坐在窗前,手持毛笔,在宣纸上挥洒七言诗句,窗外秋风萧瑟,落叶飘零。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古典音乐的悠扬和深沉。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虽然也有类似固定字数的诗歌形式,但“七言”这种特定的形式是**独有的,体现了汉语诗歌的独特魅力。
“七言”不仅是一种诗歌形式,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更加欣赏和理解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也激发了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在未来的学*和创作中,我希望能更深入地探索和运用这种形式。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