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22
界域 一词通常指的是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范围,它可以是地理的、概念的、领域的或抽象的。字面意思是指界限所划定的区域或领域。
“界域”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界”和“域”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界限和区域。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已经常用来描述地理或概念上的界限和范围。
在某些文化中,“界域”可能带有神圣或不可侵犯的意味,如某些**或传统中的圣地。在社会学中,它也可能指代社会阶层或群体的界限。
“界域”可能让人联想到探索未知、突破界限的冒险精神,也可能带来一种封闭或限制的感觉。
在个人经历中,“界域”可能与学*新技能或进入新行业时的挑战和界限感相关。
在诗歌中,“界域”可以用来描绘一个神秘的世界:
在星辰的界域, 梦与现实交织, 每一颗星, 都是未知的呼唤。
结合图片,“界域”可能让人想到地图上的边界线或科幻电影中的星际边界。音乐上,可能联想到史诗般的背景音乐,象征着广阔或神秘的领域。
在不同语言中,“界域”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如英语中的“domain”或“territory”,它们在用法和含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界域”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描述各种界限和范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界域”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思想和概念。
1.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
2.
【域】
(形声。从土,或(yù)声。土,表示疆土。“域”本作“或”,与“国”同义。“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为会意字。本义:疆界,疆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或者,封也,国者,邦也:天子诸侯所守土为域,所建都为邦。-域,邦也。 、 《汉书·韦元成传》。注:“谓封邑也。”-以保尔域。 、 《诗·商颂·玄鸟》-正域彼四方。 、 《汉书》-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组词】
域野、 域内、 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