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3:28
畋猎(tián li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打猎或狩猎。在古代,畋猎通常指的是贵族或君王为了娱乐或军事训练而进行的狩猎活动。
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耕作,后引申为狩猎。猎字则直接与狩猎活动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畋猎逐渐从实际的狩猎活动转变为象征性的文化活动。
在中国古代,畋猎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训练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贵族的生活方式。
畋猎给人一种古老、神秘和贵族气息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骑士、猎鹰和猎犬,以及广阔的自然环境。
在现代社会,畋猎更多是一种休闲活动,许多人通过参与狩猎俱乐部来体验这种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畋猎来描绘一幅古代贵族狩猎的画面:
风轻云淡日,畋猎古林间。
箭发惊禽起,马蹄踏草烟。
畋猎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原、奔跑的猎物和猎人的呼喊声,以及猎犬的吠叫声。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hunting”或“game hunting”,但在文化意义上,西方狩猎更多与个人权利和自然保护相关。
畋猎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狩猎活动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它更多是一种文化遗产和休闲活动,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方式都有重要意义。
1.
【畋】
(会意。从攴(pū)田。“攴”表示手的动作。本义:打猎)。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畋,取禽兽也。 、 《书·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 、 《吕氏春秋·直谏》-以畋于云梦。 、 司马相如《子虚赋》-与使者出畋。 、 魏征《士渐不克终疏》-外绝畋猎之源。
【组词】
畋弋、 畋犬、 畋狩,畋猎、 畋马、 畋游、 畋渔
2.
【猎】
(形声。从犬,巤(liè)声。本义:打猎,捕捉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猎,放猎逐禽也。 、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 《礼记·月令》-执弓挟矢以猎。 、 《左传·宣公十一年》-楚蒍艾猎,字叔敖。 、 《太玄·毅》。注:“捕也。”-吏所猎也。 、 唐·王维《观猎》-将军猎渭城。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出猎。 、 《聊斋志异·促织》-教我猎虫所。
【组词】
猎火、 猎围、 猎士、 猎夫、 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