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6:37
“兼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同时帮助或照顾多方面。它由两个字组成:“兼”意味着同时涉及或处理多个事物,“济”则有帮助、救助的含义。因此,“兼济”整体上指的是在多个方面或对多个人进行帮助或照顾。
在文学中,“兼济”常用于描述人物的高尚品质,如“兼济天下”表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利益,还关心整个社会的福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兼济”可能用于讨论资源分配或社会福利政策。
“兼济”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兼”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双手持物,引申为同时进行多件事。“济”字则源于水名,后引申为渡过、救助之意。在古代文献中,如《孟子》等,已有使用“兼济”来描述君子的行为准则。
在**传统文化中,“兼济”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即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这种思想强调个人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完善,还要关心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现代社会,这种理念也被应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和慈善活动中。
“兼济”这个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无私、奉献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和对他人的关怀。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一个社区服务项目,旨在兼济社区内的老人和儿童,提供教育和娱乐活动。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兼济”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兼济”:
春风拂面暖,兼济万物生。
花开满园香,人间共此情。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志愿者在社区中心忙碌,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服务。背景音乐是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强化了“兼济”的正面形象。
在英语中,“兼济”可以对应为“to help all”或“to benefit all”,但这些表达可能缺乏“兼济”在中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深入学*“兼济”,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启发我在个人行为中更多地考虑社会责任和对他人的关怀。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