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3:31
固着(fixation)是一个心理学和语言学中的术语,主要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停滞在某一阶段,无法正常向前发展,或者指某种观念、情感或行为模式在个体心中变得固定不变,难以改变。
“固着”一词源自拉丁语“fixare”,意为“固定”。在心理学中,这一概念由弗洛伊德提出,用以描述心理发展中的停滞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形式的固定不变状态。
在现代社会,固着的概念常被用来分析和解释个体在社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障碍。例如,某些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鼓励固着的行为模式,而在其他文化中则更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
固着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僵化、不灵活和难以改变。它可能引发对个人成长受阻的担忧,以及对社会变革的阻碍感。
在个人生活中,固着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难以接受新观念或改变习惯。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因为对某种饮食习惯的固着而拒绝尝试新的健康食谱。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固着来描绘一个场景或情感的持久不变:
时光流转,唯你固着, 如石雕般,不动声色。 春风拂面,你心依旧, 固着的梦,不曾褪色。
固着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钟表,指针永远停在某一时刻,不再前进。音乐上,可以是一首旋律重复不变的曲子,缺乏变化。
在不同语言中,固着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日语中,“固定观念”(こていかんねん)可以用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固着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涉及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固着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促进个人成长。
1.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
2.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