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5:41
“三大法宝”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三个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或策略,这些元素或策略在某个领域或情境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在不同的语境中,“三大法宝”所指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大法宝”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较为现代,可能起源于对传统“法宝”概念的扩展,即原本指代神话或传说中的神奇物品,后来被引申为任何关键的、有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在**文化中,“三大法宝”常常与集体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强调团队合作和实际效果。在社会发展中,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强调某些策略或方法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鼓舞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成功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它激发人们寻找并利用这些关键因素来达成目标。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将“健康、学*和人际关系”视为个人发展的三大法宝,这三个方面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在生活的海洋里,勇气、智慧和爱,是我们航行的三大法宝,引领我们穿越风浪,抵达彼岸的希望。”
想象一幅画面,三件闪耀的物品悬浮在空中,分别代表勇气、智慧和爱,背景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幅画可以很好地象征“三大法宝”的力量和重要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ree Pillars”或“Three Keys”,虽然具体内容可能不同,但都强调了三个关键元素的重要性。
“三大法宝”这个词汇在强调关键因素和策略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认识到哪些因素是成功的关键。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要识别并利用最重要的资源和策略。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4.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