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5:59
存根(Stub)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在字面上,它可以指一个物体或文档的剩余部分,通常是因为原始物体或文档的一部分已经被移除或使用。
存根一词可能源自英语单词“stub”,最初指的是树桩或残留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了各种剩余或未完成的事物上。
在某些文化中,存根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在票务文化中,存根可能代表了一次经历或**的证明。
存根可能让人联想到未完成的事物,或者是过去的记忆。它可能带有一种怀旧或遗憾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存根可能用于保存重要的票据或证明,如火车票的存根,作为旅行的纪念。
在诗歌中,存根可以用来象征人生的未完成篇章:
生活是一本未完的书, 每个存根都是一页未写的诗。
存根可能让人联想到老旧的票据或文档,带来一种复古的视觉感受。在听觉上,它可能与撕纸的声音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存根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通常是相似的,即指代剩余或未完成的部分。
存根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从日常生活中的票据存根到文学作品中的未完成故事,再到计算机编程中的代码存根。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词汇,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词语,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存根这个词,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
1.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