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5:26
存折:存折是一种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纸质或电子文档,用于记录个人或企业在该机构的存款和取款交易。它通常包含账户持有人的姓名、账号、交易日期、交易类型(存款或取款)以及余额等信息。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存折可能被用作象征,代表财富、安全或过去的记忆。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存折常被提及,用于讨论财务管理、储蓄计划或银行服务。 专业领域:在金融领域,存折是客户与银行之间交易记录的重要凭证。
同义词:账户记录、银行簿、存款簿 反义词:支票(存折记录存款,支票用于支付)
词源:存折一词源自中文,“存”意为储存,“折”原指折叠的纸张,后引申为记录本。 演变: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存折逐渐被电子账户和移动应用所取代,但其作为传统金融工具的地位仍然存在。
在**,存折曾是个人财务管理的核心工具,象征着稳定和安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存折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其文化意义依然深远。
存折常让人联想到稳定的经济基础和谨慎的财务规划。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
个人经历中,存折是管理个人财务的重要工具,每次存取款都需记录,确保账户的准确性。
在诗歌中,存折可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积累的财富:
岁月如存折, 每一笔都是珍贵的记忆, 累积成不可替代的财富。
视觉:存折的图像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的数字和日期,以及银行的标志。 听觉:提及存折时,可能会想到银行大厅的背景音乐或柜员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存折的概念相似,但在某些国家,如美国,更倾向于使用支票簿和电子账户。
存折不仅是金融工具,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存折的多重意义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财务管理和个人价值观。
1.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