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4:29
活动: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行动或一系列行动。它可以是社交的、娱乐的、教育的、体育的、商业的等各种类型。
“活动”一词源自汉语,古汉语中已有使用,意指“、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行为和。
在现代社会,“活动”是社交和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是社会交流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
“活动”通常与积极、活跃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活力和参与感。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人际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参与或组织各种活动,如朋友聚会、体育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我与他人的关系,也丰富了我的生活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将“活动”融入描述自然或城市的动态场景,如“城市的脉搏在夜幕下活动,灯光如星辰般闪烁。”
想象一场热闹的节日活动,人们的欢笑声、音乐的节奏、五彩的装饰,这些都是“活动”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activity”与“活动”相对应,但其使用更侧重于描述具体的行动或过程,如“outdoor activity”(户外活动)。
“活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社会现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活动”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个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桥梁。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