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8:10
活劳动(Living Labor)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术语,指的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与“死劳动”(Dead Labor,即过去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如机器、设备等)相对,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关键因素。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活劳动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解释资本积累和剥削的机制。在文学作品中,活劳动可能被用来象征劳动者的辛勤和牺牲。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劳动价值论、工资问题或社会不平等问题时,专业人士可能会使用这个术语。
活劳动的概念起源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特别是在《资本论》中有详细的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用以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在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活劳动的概念帮助揭示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它强调了劳动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被剥削地位。
活劳动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辛勤工作、汗水和牺牲。它可能唤起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活劳动”这个词,但通过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劳动价值,以及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位置。
在诗歌中,活劳动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
活劳动,生命的脉动,
在汗水中铸就新世界。
每一滴汗水,每一丝思考,
都是对抗黑暗的光芒。
想象一幅描绘工人辛勤劳动的画面,或是听到工厂机器的轰鸣声,这些都能唤起对活劳动的直观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对劳动的重视和表达方式各异。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劳动被视为神圣的,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劳动可能被视为必要的负担。
活劳动作为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地位。在个人层面,它提醒我们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在社会层面,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不平等。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3.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