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6:20
词汇“束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束桂”字面意思是指一束桂枝。桂枝通常指的是桂树的枝条,桂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其枝叶和花朵都有香气,常用于制作香料或药材。
在文学作品中,“束桂”可能被用来象征高洁、清雅或节日的氛围,如中秋节时人们可能会提到桂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节日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或中药学,可能会提及桂枝的具体用途和药效。
同义词:桂枝、桂花枝 反义词:这个词汇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不是一个表示对比或对立的词汇。
“束桂”这个词源自古汉语,其中的“束”字意为捆绑、束起,而“桂”字则指桂树。在古代文献中,桂树常被赋予高洁、吉祥的象征意义,因此“束桂”也可能带有这些文化内涵。
在**文化中,桂树和桂花有着特殊的地位,常与中秋节、诗人屈原等文化符号联系在一起。因此,“束桂”可能在特定的节日或文化活动中被提及。
提到“束桂”,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秋天的气息、节日的温馨或是对家乡的思念。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由于“束桂”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如果在中秋节或其他相关文化活动中,人们可能会用桂枝来装饰,这时“束桂”就有了实际的应用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圆之夜,束桂飘香,思念如潮,涌向远方。”
看到“束桂”这个词,可能会让人想象到一束桂枝在秋风中摇曳的画面,或是闻到桂花淡淡的香气。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束桂”的词汇,但桂树作为一种植物,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不同文化中对桂树的利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束桂”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桂树的特殊情感和象征意义。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的语言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加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桂】
(形声。从木,圭声。本义:木名。《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
肉桂(Cinnamomum cassia),常绿乔木,花黄色,果实黑色,树皮可做健胃剂,又可调味。
【引证】
《急就篇》-芩藭厚朴桂栝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