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5:38
词汇“束束”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方言中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假设它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我们无法给出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如果将其拆分为“束”,则“束”可以表示捆绑、一束物品(如花束、光束)等含义。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如果是一个打字错误,它可能出现在任何需要输入“束”字的场合。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标准例句。如果是一个打字错误,可能的例句如下: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列出其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将其视为“束”的重复,那么“束”的同义词可能包括“捆”、“扎”等,反义词则难以确定。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非常有限。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或联想也非常有限。如果将其视为“束”的重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密集、重复的物品。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也非常有限。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也非常有限。
由于“束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比较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总结来看,“束束”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不标准的词汇,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