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1:48
词汇“束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束棘”字面意思是指一束或一捆的荆棘。荆棘通常指带有刺的灌木或藤本植物,如野蔷薇等。因此,“束棘”可以理解为捆绑在一起的带刺植物。
由于“束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束棘”来象征困难、障碍或痛苦。
“束棘”由“束”和“棘”两个字组成。“束”意为捆绑,“棘”指荆棘。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出现,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因此其演变和使用频率都不高。
在某些文化中,荆棘可能象征着苦难或考验,因此“束棘”可能在某些**或神话故事中作为象征性元素出现。
“束棘”可能让人联想到困难和挑战,带来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
由于“束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束棘”来描绘一种艰难的境遇: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荆棘作为象征困难和挑战的元素在多种文化中都有出现。
“束棘”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这个词汇时,我们更多地是从象征意义和文学角度来理解和应用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棘】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引证】
《说文》-棘,小枣丛生者。 、 《易·坎》-實于丛棘。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 、 《淮南子·兵略》-伐棘枣以为矜。 、 陆龟蒙《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组词】
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