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2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26:46
孤垒:字面意思是指孤立的堡垒或防御工事。基本含义是指在军事上孤立无援的防御设施,常用来比喻孤立无助的境地或孤立的事物。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孤垒”常用来形容人物或事物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如“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了一个孤垒”。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孤垒”较少直接使用,但可以用“孤立无援”等表达来传达相似的意思。 专业领域:在军事或历史领域,“孤垒”可能指具体的孤立防御工事,如城堡或要塞。
同义词:孤岛、孤立、孤城 反义词:联盟、联合、团结
“孤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孤”意为单独、孤立,“垒”指防御工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孤立无助的境地。
在**文化中,“孤垒”常带有悲壮和坚韧的意味,如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坚守信念的人物或事物。
“孤垒”给人以孤独、坚韧和无助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荒凉的战场、坚守的士兵等。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刻,这时“孤垒”一词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人生的荒原上,我如一座孤垒,坚守着内心的信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孤立的城堡在荒野中;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音乐来增强“孤垒”的氛围。
在英语中,“孤垒”可以对应为“isolated fortress”或“lonely stronghold”,但其文化内涵和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不同。
“孤垒”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孤立无助的情感和境遇。通过深入学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它,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垒】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垒,军壁也。 、 《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 、 《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 、 《左传·僖公十九年》-因垒而降。 、 《左传·宣公十二年》-摩垒而还。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于城内更筑坚垒。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
【组词】
垒培、 垒尉、 垒和、 垒口、 垒舍、 深沟高垒;两军对垒